发布于:2024-12-23 10:13:36 来源:山南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面对全国、全区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增长也进入换档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前三季度,全市消费、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财税、金融持续向好,农牧业、投资、居民收入、物价整体稳定,经济运行呈有质量、有效益发展态势。
一、实现经济稳健增长来之不易
受宏观经济大趋势、大环境影响,今年以来全市主要指标增幅放缓,局部运行风险加大,但经济运行总体仍较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增速虽低于同期,但仍在合理区间。经自治区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6亿元、增长5.7%,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昌都、日喀则、拉萨、林芝、阿里、那曲1.4、0.8、0.5、0.5、0.2、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区第7。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全区第6;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89.38亿元、增长5.7%,增速排名全区第7,其中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9%,增速排名全区第7,建筑业增加值67.48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全区第4;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5.12亿元、增长5.5%,增速排名全区第1。
(一)从总体变化看向好趋势。纵向看,重点指标稳升兼顾。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高于1-8月5.7、0.2、3.4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持续加强。9月末,完成各项贷款余额426.29亿元、增长12.1%,增速高于上半年1.5个百分点,与1-8月持平,金融存贷比为98.6%,高于上半年4.7个百分点。横向看,大部分指标加力,积极对标全区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量、旅游人次、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7、2.8、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区12.7个百分点,差距较1-8月缩小5.2个百分点。
(二)从结构发展看增长质效。一是产业持续升级。产业动力发生转换,服务业逆势而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强。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7%、46.2%、49.1%,一产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达7.1%;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达47.5%;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45.4%,较上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二是供需协同发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39亿元、增长6.6%。工业结构持续改善,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采矿业增加值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6.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增速扭负转正,增长16.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抑后扬,增长5.9%,持续回暖。三是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全社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用电量8.9亿千瓦时,增长25.6%,增速高于1-8月3.4个百分点。物价、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与1-8月持平,整体稳定。
二、稳中趋缓是经济运行主基调
(一)生产领域:“两稳一快”
农牧业生产平稳。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9亿元、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6.12亿元、增长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45.7%,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6.88亿元、增长8.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51.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猪牛羊存栏150.98万头只、增长2.9%,其中猪存栏3.64万头、增长11.8%;牛存栏59.61万头、增长5.1%;羊存栏87.74万只、增长1.1%;猪牛羊肉产量4883.47吨、增长2.3%;禽肉产量676.08吨、增长44.1%;奶类产量54115.41吨、增长0.5%;禽蛋产量7363.96吨、增长14.4%。
规模工业生产企稳。前三季度,我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高于1-8月5.7个百分点,低于阿里、昌都、日喀则、拉萨、林芝55.8、31.9、23.2、6.4、5.3个百分点,高于那曲1.2个百分点,排名全区第6,较1-8月前进1位。分三大门类看,完成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从产品产量看,生产铬矿石18.32万吨、增长35.7%;水泥204.22万吨、下降4.1%;中成药13.47吨、下降6%;商品混凝土55.07万立方米、下降8.6%;包装饮用水2.77万吨、下降23%;水力发电量42.52亿千瓦时、下降5.1%。从关联运行指标看,工业用电量达2.37亿千瓦时、增长12.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6.6%,低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
服务业经济发展较快。1-8月(错月数据),我市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3.53亿元、增长4.7%,增速高于1-7月2.9个百分点。从行业门类看,七大行业呈现“6升1降”态势。“6升”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5%、9.3%、8.1%、7.6%、3%、1.8%;“1降”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32.5%。金融存款降幅扩大、贷款支撑有力,仍保持两位数增速。9月末,完成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2.32亿元、下降9.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低于8月末2.4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74.69亿元、增长10.6%,占各项存款比重达40.4%;完成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6.29亿元、增长12.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与8月末持平,其中涉农、民营等企业贷款分别增长20.9%、14.9%。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621.27万人次、增长18.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8.4个百分点,低于1-8月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23.07亿元、增长10.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3.8个百分点,低于1-8月2.2个百分点。
(二)需求领域:“一弱一强”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偏弱。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1.6个百分点,低于1-8月3个百分点,低于阿里、那曲、昌都、拉萨、日喀则、林芝33.5、32.2、31.9、22.9、20.1、19.3个百分点,排名全区第7,与1-8月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9%。分投资性质看,国家投资下降1.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6.8个百分点,低于1-8月2.8个百分点,完成量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93.5%;民间投资增长16.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72.9个百分点,低于1-8月9.9个百分点,完成量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6.5%。分行业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3.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0.2%;工业投资增长18.5%。
消费市场需求较强。前三季度,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低于1-8月0.4个百分点,高于那曲、阿里0.5、1个百分点,低于林芝、拉萨、日喀则、昌都1.3、0.3、0.2、0.1个百分点,排名全区第5,较1-8月后退2位。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增速低于1-8月0.8个百分点;实现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增速高于1-8月0.9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6%,增速低于1-8月0.6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收入增长3.5%,增速高于1-8月1.4个百分点。从9月当月数据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其中完成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完成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
(三)成果领域:“两好两稳一回升”
财税收支增势好。前三季度,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4亿元、增长5.8%,增速低于去年同期67.1个百分点,高于1-8月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0.17亿元、下降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7.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08亿元、增长8.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9.8个百分点,低于1-8月9.3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137.11亿元、下降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9.6%。完成税务部门组织收入47.63亿元、增长2.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3.7个百分点,低于1-8月3.3个百分点。
市场发展前景好。“四上”企业稳定增加,截至9月末,全市“四上”企业共计29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9个,增长25.2%。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44万户、增长9.9%,其中非公经济主体5.31万户、增长9.9%。
居民消费价格降幅平稳(CPI)。1-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比下降0.5%,降幅与1-8月持平,八大类商品累比呈“4涨3降1持平”态势。其中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累比上涨0.1%、0.2%、2.2%、4.7%,居住类、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累比下降4.1%、0.3%、0.1%,医疗保健类累比持平。
工业出厂品价格涨幅平稳(PPI)。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品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3%,20个行业大类呈“10涨7降3持平”态势。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医药制造业增长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PMI)(为国家公布数据,无自治区及地市数据)。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回升。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得到巩固,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全国、全区经济运行困难增多、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今年我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阻力压力明显增大,宏观上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微观上是我市投资基数大推进慢、工业企业培育难、服务业聚集能力弱,自身结构不优影响所致。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以“平常心”对待增速放缓,又要以“上进心”求质量效益,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